影響表面積的因素有哪些?
影響表面積大小的因素包括顆粒大小(粒徑)和顆粒形狀(粒形)以及含孔量。
設(shè)想一個一米邊長的真實立方體被切割成一微米(10 -6m)的小立方體, 這樣將產(chǎn)生 1018個顆粒。
每個顆粒暴露的面積是 6x10-12平方米(m2), 所有顆粒貢獻的總面積則為 6x106m2。與未切割材料
比較,這種暴露面積的百萬倍的增加是超細粉體具有大表面積的典型。
除了粒度以外,顆粒形狀也對粉體的表面積有所貢獻。在所有幾何形狀中,球形具有zui小的面
積/體積比,但一串原子如果僅沿著鏈軸線鍵合,則會有zui大的面積/體積比。所有的顆粒物質(zhì)都具
有幾何形狀,因而具有在兩個之間的表面積。通過比較兩個有相同組成和相同質(zhì)量,但形狀分
別為球形和立方體的顆粒表面積,很容易看到顆粒形狀對表面積的影響。計算得出,在顆粒重量相
同的情況下,立方體面積大于球體面積。
因為粒徑、粒形和孔隙度的不同,比表面積的范圍可以有極大的變化,但孔的影響往往使粒徑
和外部形狀因素的影響*湮沒。由密度大約為 3g/cm3 的 0.1 微米半徑球形顆粒組成的粉末比表
面大約為 10m2/g, 而 1.0 微米半徑的類似顆粒比表面會減少 10 倍;但是如果同樣的 1.0 微米半
徑顆粒含有大量的孔隙,其比表面可能超過 1000m2/g。這清楚地表明孔對表面積的重要貢獻
s="10" style="mso-spacerun:'yes';font-family:FAQAFW+MicrosoftYaHei;mso-fareast-font-family:Calibri;mso-hansi-font-family:Calibri;mso-bidi-font-family:'Times New Roman';color:rgb(0,0,0);letter-spacing:0.0000pt;font-size:10.0000pt;" >
什么是孔隙度?
孔隙度是指深度大于寬度的表面特征,一般用孔徑及其分布和總孔體積表征